手工电弧焊加工常见应用场景
机械制造:设备机架、零部件拼接、管道安装等。
建筑工程:钢结构厂房、桥梁、压力容器的焊接。
维修改造:机械设备、车辆、管道的现场维修与补焊。
五金加工:小型金属构件、工具的制作与拼接。
埋弧焊加工关键工艺流程
焊前准备:清理母材焊接区域的油污、铁锈、氧化皮,保证表面洁净;根据母材材质(碳钢、低合金钢等)选择匹配的焊丝和焊剂(如 H08MnA 焊丝 + HJ431 焊剂);调整焊接参数,包括电流(300-1000A)、电压(25-40V)、焊接速度(30-100cm/min)。
焊剂铺设:在焊接接头区域均匀铺设颗粒状焊剂,厚度通常为 20-40mm,确保完全覆盖电弧路径。
引弧焊接:通过焊丝与母材短路引燃电弧,电弧热熔化焊丝、母材及部分焊剂,形成熔池;焊剂熔化后形成熔渣,进一步保护熔池并改善焊缝成形。
收弧收尾:焊接至末端时,逐渐降低焊接电流和电压,或采用收弧板过渡,避免焊缝收尾出现缩孔、裂纹;焊接结束后保留焊剂覆盖,待焊缝冷却后清理。
焊后处理:清除焊缝表面的熔渣和残留焊剂,对重要工件进行焊缝检测(超声波检测、射线检测),必要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。
适用场景差异
工件与焊缝:手工电弧焊适合短焊缝、复杂形状、狭小空间焊接,对接头形式兼容性高;埋弧焊主打中厚板(≥6mm)的长直焊缝(纵缝、环缝),不适合曲面或短焊缝。
施工环境:手工电弧焊设备便携,适配现场施工、野外维修或零散作业;埋弧焊更适合车间批量生产,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。
母材与产量:手工电弧焊适用于小批量、多品种工件,可焊接碳钢、低合金钢等;埋弧焊适合大批量标准化生产,侧重中厚板结构件(如压力容器、钢结构)。
铜合金焊接加工的核心是应对高导热性、氧化问题,需根据合金类型(紫铜、黄铜、青铜)选择适配方法。
核心技术难点
导热系数(约为低碳钢的 5-8 倍),焊接时热量易流失,需高能量密度热源。
易氧化生成 CuO、Cu₂O,高温下会降低焊缝韧性,需严格做好保护。
部分铜合金(如黄铜)焊接时易产生锌蒸发,导致气孔和焊缝脆化。
常用焊接方法及适用场景
TIG 焊(钨极氩弧焊):适合紫铜、青铜的薄板及精密件焊接,焊缝成形美观,质量稳定(如仪器仪表、小型管路)。
MIG 焊(熔化极氩弧焊):效率高于 TIG 焊,适合中厚板铜合金的批量生产(如机械结构、换热器壳体)。
钎焊:适用于异种材料焊接或要求变形极小的场景(如铜与钢、铜合金零部件装配),接头强度适中。
氧 - 乙炔焊:设备简单,适合现场维修、厚壁紫铜焊接,但对操作技术要求高,易产生氧化缺陷。
关键工艺要点
焊前准备:机械打磨或化学清洗去除表面氧化膜、油污,紫铜焊接可适当预热(200-500℃)。
保护措施:采用纯氩或氩 - 氦混合气体保护,焊接区域需全覆盖,避免空气侵入。
材料匹配:紫铜用 ERCu 焊丝,黄铜用 ERCuZn-3 焊丝,青铜需选对应合金成分的专用焊丝。

